仙掌子
《中藥大辭典》:仙掌子
千歲子、鳳栗(《廣東新語》)。
《綱目拾遺》
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果實。
植物形態(tài)詳"仙人掌"條。
《綱目拾遺》:"味甘,性子。"
《綱目拾遺》:"補脾健胃,益腳力,除久瀉。"
內(nèi)服:煎湯,鮮品0.5~1兩。
《中華本草》:仙掌子
出自《綱目拾遺》。
藥材基源: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綠仙人掌的果實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Opuntia dillenii(Ker-Gaw.)Haw.[Cactus dillenii Ker-Gaw.]2.Op-untia vulgaris Mill.[O.monacantha Haw.]
采收和儲藏:果實熟時采收,洗凈鮮用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沿海沙灘的空曠處,向陽干燥的山坡、石上、路旁或村莊。
2.生于河谷地區(qū),常栽培于村莊、園邊。
資源分布:1.分布于西南、華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2.分布于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1.多年生肉質(zhì)植物,常叢生,灌木狀,高0.5-3m。莖下部稍木質(zhì),近圓柱形,上部有分枝,具節(jié);莖節(jié)扁平,倒卵形至長圓形,長7-40cm,幼時鮮綠色,老時變藍(lán)綠色,有時被白粉,其上散生小窠,每一窠上簇生數(shù)條針刺和多數(shù)倒生短刺毛;針刺黃色,雜以黃褐色斑紋。葉退化成鉆狀,早落。花單生或數(shù)朵聚生于莖節(jié)頂部邊緣,鮮黃色,直徑2-9cm ;花被片多數(shù),外部的帶綠色,向內(nèi)漸變?yōu)榛ò隊?,廣倒卵形;雄蕊多數(shù),排成數(shù)輪,花叢淺黃色,花藥2室;子房下位,1室,花柱粗壯,柱頭6-8裂,白色。漿果多汁,倒卵形或梨形,紫紅色,長5-7cm。種子多數(shù)?;ㄆ?-6月。
2.喬木或灌木狀,高1.5-4m。老株有明顯的圓柱形主干,自近基部分枝,分枝多而茂密。莖節(jié)倒卵形或長圓形.基部漸狹,長10-30cm,較厚,嫩莖節(jié)薄,常波皺狀,鮮綠色,散生小窠;小窠具均勻短絨毛、黃褐色刺毛和1-2枚針刺;刺長1-4cm,幼時黃色,先瑞紅褐色,老刺變灰色,先端暗褐色;老莖干上的小窠內(nèi)針刺多達10根。葉鉆狀,長2-3mm,早落?;?-5朵,著生于嫩莖節(jié)的頂部或邊緣,鮮黃色,直徑達7.5cm,外方花被片背面具紫紅暈,內(nèi)方花被片呈花瓣狀展開,倒卵狀長圓形;雄蕊多數(shù),花絲淺綠色;花柱白色,柱頭裂片6,果肉質(zhì),倒卵球形,長5-7.5cm,熟時紫紅色,無刺,具多數(shù)種子。
仙人掌果汁的紅色素含素含甜菜花青素(beta-cyanin)和甜菜黃素(betaxanithins)。甜菜花青素的主要成分是甜菜甙(betanin)。另含糖、有機酸和蛋白質(zhì)[1]。新鮮的莢中含阿拉伯半乳聚糖(arabinogalactan),D-半乳糖(D-galactose)和D-阿拉伯糖(D-arabinose)的比例為3:1[2]。
從成熟仙人掌果實中乙醇浸提的水溶性食用天然紅色素(仙桃紅),經(jīng)初步毒性試驗,證明安全無毒。[1]。
胃經(jīng)
甘;性涼
益胃生津;除煩止渴。主胃服不足;煩熱口渴
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;或生食。
《綱目拾遺》:補脾健胃,益腳力,除久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