蓑草根
【 拼音注音 】
Suō Cǎo Gēn【 出處 】
《四川中藥志》
【 來源 】
為禾本科植物擬金茅的嫩根莖。春、夏采收,曬干。
【 生境分布 】
生于山坡上。分布云南、貴州、廣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陜西、臺灣等地。
【 原形態(tài) 】
擬金茅,又名:龍須草、羊草。
多年生草本,高40~70厘米。須根粗壯。稈一側具縱溝,具3~4節(jié)。葉鞘除下部者外均短于節(jié)間,鞘口只細纖毛,根出的葉鞘密生白色絨毛;葉舌成一圈短纖毛狀;葉片狹線形,長10~30厘米,寬1~3毫米,卷折成細針狀,頂生葉片甚至退化呈錐形,無毛??偁罨ㄐ蛎苌S褐色的絨毛,2~4枚指狀排列,穗軸與小穗柄均扁壓,兩側具長纖毛或無毛;小穗長4.5~6毫米,基盤具乳黃色絲狀柔毛;第一顆背腹扁,中部以下簇生乳黃白色絲狀柔毛;第二穎舟形,較長于第一穎,中脈延生成長達3毫米之短芒,中部以下簇生長柔毛;第一花雄性或中性,外稃透明膜質,內稃較外稃稍短或退化;第二花兩性,外稃狹長圓形,先端具一稍彎曲的芒,內稃先端鈍;雄蕊3;柱頭2枚,帚刷狀,黑紫色。5月抽穗。
【 功能主治 】
《四川中藥志》:"行氣破血,治婦女癆病經停及潮熱。"
【 用法用量 】
內服:煎湯,5~8錢。
【 復方 】
治癆病經停:蓑草根二兩,紅子根一斤,紅藤四兩,小血藤根一兩,茜草根二兩,百節(jié)藕四兩。燉五花肉服。(《重慶草藥》)
【 摘錄 】
《中藥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