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蟲夏草的藥用價值
冬蟲夏草是我國的一類珍貴藥材,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我國中藥中的瑰寶,與人參、鹿茸一起被稱為中國三大補品,藥用價值相當高。
冬蟲夏草在中醫學上,以干燥的子實體及蟲體一起人藥,主要功能是補虛益精氣、止咳化痰。主治虛勞、咳嗽痰血、腰痛、遺精等癥,也具有明顯的滋補作用;傳說中還具有“起死回生”的功效。
冬蟲夏草人藥文獻始可見于公元1694年,汪昂所著的《補圖本草備要》,他認為:冬蟲夏草味甘性溫,具有補虛損、強精氣、益腎保肺、止咳化痰等功效,適用于肺結核、咳嗽、咯血、虛喘、盜汗等病人。
《中藥大辭典》記載道:“我國正式將冬蟲夏草作為藥材應用在清雍正或清乾隆年問。冬蟲夏草與人參、鹿茸同被譽為中國三大名貴滋補中藥,有‘百藥之王’的美稱,被歷代醫家稱為‘治諸虛百損至為上品”’。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記載:冬蟲夏草性溫暖,補精益髓,此物保肺氣。以酒浸數枚飲之,治腰膝問痛楚,有益腎之功;與雄鴨同煮食,宜老人……能治百虛百損。
《本草從新》指出,冬蟲夏草具有“保肺益腎,止血化痰”的藥用功效。
《柳崖外編》記載:冬蟲夏草和鴨肉燉食之,大補。
《柑園小識》記載:冬蟲夏草對于那些“凡病后調養及虛損之人,每服一鴨(鴨內的蟲草),可抵人參一兩?!?/p>
《本草正義》記載:此物補腎,乃興陽之作用,宜于真寒,而不宜于虛熱,能治脾腎之虛寒。
古代有70多部中藥文獻將冬蟲夏草的功效歸納為:能滋陰也能補陽、治勞嗽、諸虛百損;功與人參、鹿茸相同,但藥性溫和,老少病弱者皆宜食用。
又稱夏草冬蟲、蟲草。真菌門,子囊菌亞門,麥角菌科。寄生在鱗翅目幼蟲體上。子座單個地從寄主前端發出,基部向上漸狹細,頭部近圓柱狀、褐色。子座頂端膨大,在表層下有許多子囊殼,子囊多數產在子囊殼內,每個子囊內含兩個子囊孢子。夏秋季節,子囊孢子從子囊內放射出來,后斷裂成許多節段,然后產生芽管,侵入幼蟲體內。染病幼蟲鉆入土中,死亡后出現菌絲體,并在冬季形成菌核。翌年夏季,從菌核上生出有柄的子座露于土外,故有冬蟲夏草之稱。此菌多長于高山草地上,產于四川、云南、甘肅、青海、西藏等地。采集冬蟲夏草一般在夏季6~7月或秋季,采得后去掉泥土,曬干即成中藥材。冬蟲夏草是有價值的中藥,以干燥的子座蟲體入藥,性溫、味甘,功能有補肺益腎,可主治虛勞、咳嗽、痰血、氣喘、腰酸以及遺精等癥。
服冬蟲夏草因病而異
冬令季節,不少人喜歡選用冬蟲夏草進補,這里談談冬蟲夏草的功效和選用方法。
十大功效
冬蟲夏草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藥膳滋補品,它性平味甘,具有補肺腎、止咳嗽、益虛損、養精氣之功能。
據臨床研究報道,冬蟲夏草具有十大功能:①抗菌,②免疫調節,③抗癌,④抗炎,⑤滋腎,⑥提高腎上腺皮質醇含量,⑦抗心律失常,⑧抗疲勞,⑨祛痰平喘,⑩鎮靜催眠。
適應人群
適用于肺腎兩虛、精氣不足、咳嗽氣短、自汗盜汗、腰膝酸軟、陽痿遺精、勞嗽痰血等病癥。由于它性平力緩,能平補陰陽,所以也是年老體弱、病后體衰、產后體虛者的調補藥食佳品。
怎樣挑選
購買時首先要注意外觀色澤。冬蟲夏草蟲體似蠶,長約3~5cm,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,有環紋20~30個,足8對(中部4對比較明顯)。子座細長圓柱形,長約4~7cm,直徑約0.3cm,表面深紅棕色至棕褐色,有細縱皺紋,上部稍膨大。斷面為白色,氣微腥,味微苦。選擇時以蟲體完整、豐滿肥大,外色黃亮、內色白,子座短者為佳。要注意有些空殼冬蟲夏草,是在提取有效成分后再出售,這種蟲草內容物少,外觀不飽滿。也可以掰開細看,若有在蟲草中插入鐵絲等異物的即是偽劣商品。建議購買正規商店或有信譽廠商的產品。
食用方法
服用冬蟲夏草補虛,要因人因病而異,或單藥服用,或配合他藥同用??梢约逅?、燉湯、做成藥膳服食,也可泡酒、泡茶等。例如有腰痛虛弱、夢遺滑精、陽痿早泄、耳鳴健忘及神思恍惚諸癥,可單用冬蟲夏草每次2克,研末,空腹送服,每日早晚各一次;也可用冬蟲夏草5克,配杜仲、川斷等,煎湯飲服。屬病后體虛,或平素體虛容易感冒、畏寒自汗者,可常用蟲草與雞、鴨、牛、豬、羊肉等燉服。如用冬蟲夏草5~10枚,老公鴨一只,去除肚雜,加少許黃酒,煮爛食用,可增強體質。或每天用蟲草4枚,煎湯后空腹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