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白小紫菀
《中藥大辭典》:太白小紫菀
《陜西中草藥》
為菊科植物垂頭菊的全株。
生于高山草坡或山頂。分布陜西、青海、甘肅等地。
多年生小草本,高20~25厘米。莖單生,直立,細(xì)弱,有溝紋?;~腎形,長(zhǎng)2~3厘米,邊緣有鈍齒,葉柄長(zhǎng)3~10厘米;莖生葉1片,葉柄基部膨大為鞘狀。頭狀花序單一,放射狀,有線形小苞2~3片;花暗紫色;舌狀花雌性,管狀花兩性;冠毛豐富,長(zhǎng)5毫米.瘦果長(zhǎng)4毫米,結(jié)果后花序頭俯垂。
辛苦,平。
化痰止咳,寬胸利氣治痰喘咳嗽,氣管炎,肺結(jié)核,肺癰,勞傷,頭痛。
內(nèi)服:煎湯,2~4錢。
《中華本草》:太白小紫菀
出自《陜西中草藥》
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垂頭菊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remanthodium hookerii Clarke[Ligu-laria hookerii (C.B.Clarke) Hand.- Mazz.]
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季開花時(shí)采收,陰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高山草坡或山頂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甘肅青海等地。
垂頭菊 多年生小草本,高20-25cm。莖直立,單生,細(xì)弱,有溝紋。基生葉腎形,長(zhǎng)2-3cm,邊緣有鈍 齒;葉柄長(zhǎng)3-10cm;莖生葉1片,葉柄基部膨大成鞘狀。頭狀花序單一,放射狀,有線形小苞2-3片;花暗紫色;舌狀花雌性,管狀花兩性。瘦果長(zhǎng)約4mm,結(jié)果后花序頭俯垂;冠毛豐富,長(zhǎng)約5mm?;ㄆ谙募?。
味苦;辛;性平
化痰止咳。主痰喘咳嗽;肺癰
內(nèi)服:煎湯,6-12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