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位置:網(wǎng)站首頁>中醫(yī)藥材 > 正文 >>
山枇杷葉
《中藥大辭典》:山枇杷葉
【 拼音注音 】
Shān Pí Pá Yè【 出處 】
《四川中藥志》
【 來源 】
冬青科植物山枇杷的葉片。
【 性味 】
性平,味澀,無毒。
【 功能主治 】
健胃,平喘。治風(fēng)熱鼻塞、咳嗽痰多及氣喘心累。
【 用法用量 】
內(nèi)服:煎湯,1~2兩。
【 摘錄 】
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山枇杷葉
【 拼音注音 】
Shān Pí Pá Yè【 英文名 】
Leaf of Franchet Holly【 出處 】
出自《四川中藥志》
【 來源 】
藥材基源:為冬青科植物山枇杷Ilex franchetiana Lose.的葉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Ilex franchetiana Lose.
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曬干。
【 生境分布 】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常生長山區(qū)疏林陽處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【 原形態(tài) 】
山枇杷 常綠喬木或灌木,高3-6m。小枝黑褐色,當(dāng)年枝有縱棱。葉互生;葉柄長6-12mm;葉片薄革質(zhì),倒卵狀橢圓形,長橢圓形至倒披外形,長7-12.5cm,寬1.7-3.5cm,邊緣有細(xì)鋸齒,先端銳尖,基部楔形?;ò咨枷?數(shù);雄花1-3朵成聚傘小花序,不孕雄蕊圓錐形,先端鈍形;雌花單一,花萼杯形,裂片卵狀三角形,先端鈍尖成圓形,長約1mm,有稀疏的硬毛,花瓣長橢圓狀卵形,長約2mm,不孕雄蕊較花冠短,雌蕊與花冠等長,子房卵形,柱頭盤狀,4裂。果球形,柱頭宿存,成熟時(shí)紅色,直徑約6mm,有縱溝;分核4顆。花期春季,果期夏季。
【 歸經(jīng) 】
胃;肺經(jīng)
【 性味 】
澀;平
【 功能主治 】
降氣化痰;斂肺止咳。主風(fēng)熱鼻塞;咳喘久患
【 用法用量 】
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
【 摘錄 】
《中華本草》